撰文/岑安
台北市長選戰這一局,牽一髮而動全身,如果拿打麻將做比方,柯文哲雖然深度參與,但他注定是相公,只能陪玩;至於陳時中,蔡英文顯然還沒有放棄他,雖然可以算已經聽牌,但有人猜他是單吊「3萬」。
根據觀察,蔡英文原始的布局,台北市始終鎖定陳時中,林佳龍去挑戰新北,而林智堅則轉戰桃園。但人算不如天算,四月中疫情爆發打亂了計畫,林佳龍又執意要卡首都,林智堅則有空降攔胡嫌疑,必須擺平在地反彈。蔡英文如果要貫徹意志,新北、桃園大概不成問題,但陳時中的問題比較棘手,麻煩出在時機很難拿揑,有人說了以拖到八月,有人說條件是日確珍必須數降到3萬以下。
記者頻頻追問,何時接受徵召選台北市長,陳時中總是不肯把話說死,林佳龍則頻頻催促黨中央快做決定,被問急了,陳時中只好表態:不要等我!藍白兩軍都就位了,蔡英文就是不肯亮底牌,說明她還在等一個她想要的人;陳時中不把話說絕,也坐實了他心有所動,只是在等一個脫身的時機。
時機要看天意,至於數字則是死的,必須解讀才有意義,適當的解讀是科學,過度解讀就成了玄學,學者只講科學,而政客通常會活用數學當玄學。一個著名的笑話這麼形容:有兩個經濟學研究生在路跑,途遇一坨狗屎,甲說你把它吃了,我輸你五千萬,乙照辦贏了五千萬;不遠再遇一坨狗屎,乙說你吃了我賠你五千萬,於是兩人扯平,只是各自吃了一坨狗屎。這事告到指導教授那裡,恩師大讚:恭喜兩位,你們剛才替國家創造了一億GDP!
古希臘將數學歸類為哲學,一般人的理解,數學分明是科學,為什麼被歸類為哲學?答案是,它們都具有高度抽象的共性,不同的角度,不同的方法,就可能演繹出截然不同的結論。
正因為如此,各機構紛紛以民調帶風向,為了達成目的,不少人不惜危言聳聽博聲量,說什麼蔡英文支持度崩盤啦、說「陳時中還選個屁呀」,在筆者看來,最多也只是閒來沒事說風涼。蔡英文已經不可能再投入選擧,支持度干她何事?她現在追求的歷史定位,於是乎最近再傳內閣改組,似乎就不是空穴來風了。若問蘇貞昌能不能做滿總統任期?多數觀察家的答案大概率是不會,問題是何時打出她的最後一張王牌?
這張王牌就是陳建仁,有人說這張牌是準備用來對付賴清德的,坊間甚至傳說鄭文燦入閣可以裂解新潮流,一舉兩得,恐怕是想太多也太陰謀了,蔡賴沒有不共戴天之仇,陳建仁做為她的最後一個閣揆可能性倒是相當高。
從每日確診數一直維持七、八萬高檔來看,六月底前陳時中能否聽到3萬胡牌,確實不好說,無論民進黨最終由誰掛帥,柯文哲都注定是相公,至於蔡英文想在任內完成她的政治藍圖,已漸漸時不我與,內閣改組或許會比九合一提名底定來得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