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/卓然
兩年前武漢封城時,全球為之心驚肉跳,中國統戰部門還是不忘藉機指控台灣嚴控是「以疫謀獨」,時隔兩年之後,上海再度嚴酷封城,除了製造大量的人道災難外,最令人跌破眼鏡的,莫過於其官商勾結「以疫謀財」,上海親身示範了一次,民主與獨裁,優劣立判。
從主流媒體有限的訊息,很難判斷上海真實狀況,但從海外自媒體以及網路視頻,仍可窺知其一鱗半爪。中國這個國家堪稱是個異數,按照習近平的說法,他治理下的中國已經實現完全脫貧,正處於五千年來前所未見的盛世,是當今第二大經濟體,外匯存底全球第一,毛澤東要超英趕美的理想,已經完成一半,如果讓他三任或四任,有望在2035年達標超越美國。
果真如此,中國人就應該歡天喜地,好在今年秋天恭請他奉天承運,完成偉大復興使命。四月十八日,中國國家總計局公布首季GDP成長率仍然高達4.8%,距李克強定出的全年目標「只差一些些」,但是這個數字,對此刻的上海人來說,不只冰冷,可能還有一點無福消受的怨氣。
有了數據背書,習近平更有理由堅持,他的信念一慣偉大正確,尤其是在對付新冠病毒方面,他不久前才說,關於抗疫如果有金牌,中國就應該拿到一面,又有什麼理由要他修正清零目標?有人主張共存模式免談,至於因此而導致的人道次生災難,在偉大復興的總目標下,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微小代價。
上海嚴厲封城已超過一個月,官方公布染疫數只有六十多萬,其中99%以上還是無症狀感染,更奇蹟的是死亡病例不到三位數,這不但說明了Omicron頂多就是個大號流感,而且也證明病毒還在社區裡蔓延,清零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任務,那麼習近平為什麼還要任性的堅持清零?
可是上海2650萬人付出的代價卻如天文數字,上海GDP約四兆人民幣(台幣17.8兆),暫停一個月蒸發1.5兆台幣,每天損失約500億台幣,這還不算民間地下經濟活動的損失在內。更可怕的是,由於體制腐敗,特權橫行,各種光怪陸離的手段趁亂打刼,官僚倒賣物資,公安及防疫人員勾串哄抬物價歛財,市井小民都被剝了三層皮。
有人於是猜測,原因不外有三:一是中共高層都知道,一路宣傳為民族之光的自製疫苗只有安慰效果,不敢接受病毒挑戰;二是「武漢經驗」展示的體制性優越,已被樹立為大國戰疫的楷模,和習近平的執政權威掛了鉤,騎虎難下,動彈不得;三是抗疫清零,也是一盤大生意,海歸學者不慎爆料,僅核酸篩查的利益就超過6,600億人民幣,這是權貴集團的奶酪,誰動他,誰就是階級敵人,是要出人命的。
可是習近平看不到這個,或許說他不在乎,這一切都是為了達成偉大復興的代價,在他眼裡微不足道。但是看在沒這麼偉大的李克強眼裡,事情可沒這麼輕鬆,他說有六億人月入不足1,000人民幣,有兩億人在「靈活就業」,這還是疫前的資料,難怪他憂急溢於言表,預告任滿就撂挑子,巧妙切割。
普京處境和習近平也差不多,大國雄主理想都很豐滿,現實卻很骨感,難怪抱團哥倆好。看看今日上海,中國還有多少人相信中共舖陳的盛世神話?很快會有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