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/梁牧養(前立法委員、本刊創辦人)
任期即將屆滿的南韓總統文在寅,宣示行使元首特權特赦前總統朴瑾惠,自2021年12月31日零時起,被囚禁了4年9個月的朴瑾惠重獲自由復權,南韓法務部表示,文在寅「希望藉此克服國家不幸的歷史、社會的分裂,並在這個面對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困難時刻,促進全國的對話與團結,向未來邁進新的一步。」
說起國家不幸與社會分裂,台灣與南韓還真是一對難兄難弟,兩國都有一段悲情漫長的殖民歷史記憶,二戰結束七十多年來,又始終面臨共產暴政吞併的亡國危機。但兩地人民都以無比堅靭的意志,以最小的代價衝破威權體制,創造出傲人的經濟奇蹟。在這個過程中,南韓先後有四任元首遭到清算身陷囹圄,全斗煥、盧㤗愚、朴瑾惠都獲得特赦,盧武炫跳崖自殺,李明博則至今尚在服刑。
相較之下,台灣比南韓祥和許多,獨裁強人朴正熙(朴瑾惠之父)遭到刺殺,而兩蔣仍在安享太廟,民主先生李登輝更享有崇隆的聲望,政權輪替基本上也在和平中有序移轉,若要說有什麼瑕疵,前總統陳水扁至今仍以待罪之身保外就醫,或許就是其中最大的遺憾。
在解構威權體制的過程中,陳水扁與我輩風雨同舟甘冒釜鉞,八年執政沒有功勞也有苦勞,卸任之後立即遭到中共聯手馬政府追殺清算,在司法追訴的過程中,出現更換法官及證人偽證等程序瑕疵,法官洪英花早已縷述其詳,在此不贅,本人所要強調的是,不管國民黨聲稱有幾大弊案,法院至今只判決龍潭購地一案,而且還是法官自創六法全書沒有的「實質影響力」罪名,這明顯違反了「罪刑法定主義」,而國務樣要費因此也完成法制化,其它各項指控,相當程度都可歸因於強人政治遺留的歷史包袱,都滯留在法院處於停審狀態,可見扁案自始就充滿政治性色彩。
政治問題必須政治解決,司法介入只會治絲益棼,然而阿扁卻因此被單獨囚禁六年半,保外就醫限制公民權也已近七年,如此對待一個失去自由、而且身心都飽受摧殘的卸任元首,即使是深藍教主趙少康,也曾表示不反對給予特赦(雖然也加了認罪道歉的前提),對一個817萬票選出來的總統而言,行使元首特權、化解政治歧見、消彌族群矛盾,既是歷史責任,也可說是擧手之勞,問題只在為與不為一念之間,如若不為,就未免太鐵石心腸了。
過去一段時間以來,社會迭有赦免阿扁的呼聲,卻始終停留在只聞樓梯響的階段,有人說是因為扁迷操之過急,也有人認為是蔡總統顧忌藍營反彈的政治計算,身為虔誠的基督徒,牧養深信唯有寬恕與包容,才是團結台灣、共存共榮的一帖良藥,而調劑權就握在總統手上。
蔡總統任期已經跨進第六年,國防外交有為有守,經濟成就可圈可點,剩餘任期無非是在追求歷史定位,國家主權與族群融合,無疑是其中的兩大艱鉅使命,特赦陳水扁或可視為一個象徵、一份歷史交付的任務,這份歷史任務,蔡英文總統應該勇敢的承擔起來。
文在寅可以,蔡英文為何不行?
2022年春分 寫於車城鄉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