賴清德莫忘徵召提名的教訓

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賴清德莫忘徵召提名的教訓
陳其邁卸任後的動向,牽動誰來接棒高雄市長。
分享出去

<決戰2026>內幕追蹤(1)

採訪撰文/陳萬源

賴政府走馬上任已經屆滿五個月,卓內閣迄今尚無亮眼的成績,立法院過去八個月,都虛耗在藍綠白混戰中空轉,擴權法案卡在憲法法庭,考試委員、大法官人事同意權猶在沉睡,卓內閣的總預算被藍白聯手五度封殺,仍無「解凍」跡象,這一切看在關心台灣命運的人士眼裡,無不憂心如焚,前民進黨資深立委梁牧養便是其一。
隱居屏東車城經營馬場推廣騎術運動的梁委員,基於對台灣價值與綠色執政的深厚情感,總結新政府上任五個月來的觀察,誠摯呼籲賴總統,必須謙卑傾聽基層民意,切忌乾綱獨斷,特別是在面對2026期中大考的嚴峻挑戰時。

賴清德必須下放權力傲慢,傾聽基層民意。
賴清德必須下放權力傲慢,傾聽基層民意。

賴清德必須清楚認知,他的執政基礎,遠不如蔡英文厚實,以總統得票而言,558萬票相較於2020年蔡英文狂掃817萬票,整整流失了約260萬票,加上侯友宜較韓國瑜少了85萬票,差不多就是柯文哲的得票,如今幾可確認2028不會再有柯文哲的角色,但這將近360票流向何方,將成為2026地方執政版圖重劃的關鍵。
梁牧養進一步分析:台灣選民有一種分權制衡的集體智慧,也就是說行政權如果給了綠營,就希望扶植藍軍立法權以資制衡,同樣的,如果中央執政是綠色的,那麼藍軍通常在地方大選中,都能有所斬獲而得到補償。以2020年蔡英文狂勝為例,誰也沒料到會在2022的地方大選中一敗塗地,因而被迫提早交出黨主席大位,這和她卸任總統前支持度仍保持高檔極不相稱。與其說這是學者們所稱的「鐘擺效應」,還不如說這是選民在給權力上手銬的一種反射動作。

強行徵召林智堅,是2022慘敗的第一張骨牌。
強行徵召林智堅,是2022慘敗的第一張骨牌。

2022民進黨大潰敗,事後檢討都在隔靴搔癢,大家都不好意思直指問題核心,六都勉強保住南二都,但領先幅度已大比例降低,縣市長更全面潰堤,嘉義以北到花東寸草不生,檢討其原因,問題就出在民進黨選對會屈從蔡英文意志,做出「現任優先」及「沒收初選」的兩大決策。
做為草根出身的資深選將,梁牧養認為,考量團結和諧需要,只要沒有重大過失,現任優先問題不大,但是在非連任的選區,採取沒收黨內競爭,由黨主席協調徵召的做法,完全違背「民主進步」的原則,做為一生信奉民意至高無尚的戰士,梁牧養期期以為不可。
梁牧養說,看到「主席徵召」四個字,就讓他聯想起威權時代「市長官派」的陋規,這是違反民主原則的逆流,權力傲慢的惡業,以2020年的例子而言,強行徵召林智堅空降桃園,是踏出錯誤的第一步,不僅派系不服,連在地人也感覺被剝奪了參與的權利,而台北市由陳時中強渡關山,不僅年齡不合新世代胃口,「仇恨值」過高也限制了開拓中立選民的可能性。

「主席徵召」違反民主進步的創黨價值。
「主席徵召」違反民主進步的創黨價值。

面對即將到來的2026期中大考,梁牧養提醒賴清德主席,千萬不要錯估形勢,忽視基層心聲,以六都而言,雙北至今仍無足堪大任人選冒尖,桃園又因鄭文燦蒙塵而士氣低落,台中要挑戰江啟臣的難度也很高,即使連續執政長達近三十年的南二都,謝龍介的羽翼漸豐,柯志恩形象與初期民調也不惡,如何保住南二都,進而坐南向北,嚴厲考驗賴主席的智慧。
選舉無師父,但野人獻曝也能溫故知新,據梁牧養觀察,高雄市長綠營角逐者雖然不少,卻缺乏頭角崢嶸的駿馬,這可能又埋下由主席徵召的伏筆,再次重蹈2022的覆轍,南二都若失其一,2028中央執政權也將不保。

有關2026大選內幕,南二都戰情分析,本刊將推出系列追蹤,敬請期待!


分享出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