翁曉玲為何如此顧人怨?

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翁曉玲為何如此顧人怨?
翁曉玲的國家認同和民族血緣混淆不清。
分享出去

撰文/岑安

看奧運既可欣賞人類的體能極限的力與美,也能觀照出人性的善與惡。當戴資穎因傷與金牌無緣時,台灣人送上的是溫暖與安慰,但是中國的體操隊員蘇煒德因失誤而錯失金牌時,一個人落寞惶恐躲在角落,沒有隊友安慰,甚至遭到網暴被謾罵為漢奸,這正是中國文化狼性的極端表現,也正是兩岸疏離的最根本原因。
兩岸定位糾纏不休,源於國家概念的混淆,許多人常把文化血緣與國籍混為一談(中國號稱有五十六個民族,對國家認同的差異極大),在這個問題上,國民黨不分區立委翁曉玲就是一個鮮明的代表。這一次翁曉玲再度把自己推上風口浪尖,這一切要從她的微信帳號說起。

麟洋配讓台灣人歡欣鼓舞,中國粉紅為何臭臉相迎?
麟洋配讓台灣人歡欣鼓舞,中國粉紅為何臭臉相迎?

「麟洋配」再次奧運奪金,全台為之歡欣鼓舞,上網蹭一下分享喜悅乃人之常情,翁曉玲自然不能免俗。麻煩的是,她的社交平台除了一般人常用的臉書或X平台之外,還有一個微博帳號,這表示,她有兩群完全不同情懷受眾的感情需要照顧。
「麟洋配」奪金之後,翁曉玲在第一時間上微博發圖文祝賀,說這是「中國人的驕傲」,十幾億中國人爽不爽還不知道,但台灣這廂有人感到不舒服了,有位電視記者發現後,致電問她要不要改一下,翁回應沒必要,但她另外也在臉書發文道賀,文字卻巧妙的多出了一句「台灣之光」。
這下子網民不幹了,紛紛上綱留言「誰跟妳中國人?」、「妳們中國人是銀牌喔,別搞錯了!」、「立委職務辭掉吧,健保卡也剪了吧,去歸化入籍中國吧,好好當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。」翁曉玲覺得委屈,於是在臉書補充說明「看到已經連續兩屆奧運賽的男子雙打都是兩岸的中國人在對戰、爭奪金牌,這是其他外國隊都比不上的,感到無比光榮。」然後重點來了「不管誰贏,都是我們炎黃子孫、兩岸中國人的驕傲。」

中國的狼性文化在奧運賽場中展現無遺。
中國的狼性文化在奧運賽場中展現無遺。

奇怪的是,翁曉玲以「我是中國人」為傲,但當她的學校辦公室被掛上「中國教授」的牌子時,她卻惱羞成怒罵人「心胸狹隘」,可見她知道新竹清華大學不屬於「一個中國」,正好凸顯出她的認同與現實上的矛盾。
蹭「麟洋配」的人成千上萬,為什麼獨有翁曉玲惹了一身羶?答案或許在「工具不同,目標不一。」沒有統計資料揭示,台灣有多少人擁有微信帳號,但一般的認知是,凡是赴中發展的藝人,或少數親中色彩強烈的政客都有,因為這是他們圈粉行銷,甚至政治表態的必備工具。
開設微信帳號有利有弊,由於受眾群體龐大,對演藝人員的誘惑尤其巨大,但也存在巨大的風險,稍有不慎刺痛小粉紅的玻璃心,就足以令人粉身碎肯,楊丞琳、田馥甄都曾吃過苦頭,包括五月天這樣的大咖,都逃避不掉被逼表態道底是不是中國人,唯一的例外據說只有周杰倫,因為他沒開微信帳號,不知是過度自大,還是周董獨具先見之明。

演藝人員表態,多半是迫於市場需要。(歐陽娜娜)
演藝人員表態,多半是迫於市場需要。(歐陽娜娜)

習近平三申五令要高唱四個自信,制度自信與文化自信是其中要害,奇怪的是中共表現出來的卻是極端不自信,他們一邊鼓吹要發展「高質量生產力」,砸巨資研發互聯技術,一方面又不惜血本開發天網系統,無孔不入的封網封號來監控全民,防民甚於防賊,三中全會後所下達的第一道指令,就是要建立實名的網證網號制度,只要不符合黨的安全需要,你很可能成為眼瞎耳聾又瘖啞的人彘,連上網的資格都沒有。
回到翁曉玲,中國人情懷無疑是她念茲在茲的頭等大事,所以擁有微信帳號不足為怪,但她務必牢記,水能載舟亦能覆舟,她是洋博士,不會不知道思想言論對文明進程有多麼必要,為了討好一心要吞掉妳的大野狼,保持安全距離有其必要。君不見,當她一旦面對FB時,「台灣之光」便能脫口而出了,可見只要遠離微信這個怪胎,翁曉玲也可以是一個正常的台灣人。

台灣的國家認同分裂是民主自由的最大危機。
台灣的國家認同分裂是民主自由的最大危機。

分享出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