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/陳止戈
台北股市已經持續站穩兩萬點大關多日,稅收持續創新高,各項經濟數據也顯示偏向樂觀,但其中也透露出幾個令人不安的訊息隱患,值得執政當局警惕,特別是通膨還在蠢蠢欲動,房價持續升高,薪資停滯,貧富差距持續惡化,經濟成長的果實,並非由全民所共享,其中最顯著的現象就是,媒體還以「三百萬人免稅」當喜訊來報,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解讀。
政府向來喜歡用「輕傜薄賦」來宣揚德政,但這應該是有前提的,如果人民都生活得很富足,而且政府的公共服務也沒有打折,少繳稅當然是好事件。但如果是因為人民收入困窘,以致於不得不壓縮徵税起點,那就是一種噩耗,甚至是一種國安危機了。
根據主計總處公布的調查數據,去年國人家戶所得,最高的前20 %和最低的後20 %,所得差距比已擴大為6.15倍,這代表貧富差距持續惡化,已創下了10年新高;而另據統計,受僱人員的報酬,占國民生產總值GDP的比重,已經降至43 %,顯示薪資所得停滯,尤其值得重視的是,在受僱人員薪酬占GDP比重逐漸下降的同時,營業盈餘的比重則上升至36.5 %的歷史新高,也就是說,相對於員工的低薪,企業生產所產生的利潤,卻不斷的向資方集中,這正是貧富差距逐漸擴大的核心原因。
令人吃驚的是,主計長朱澤民談到這個現象時,是當作政府的政績在炫耀的,他透露,因為所得未達起徵㸃的中低收人口達到300萬户,其中有一半便是年輕的低薪族。此話一出,引爆了廣大年輕族群的反彈,他們紛紛自嘲,因為薪水太少,連維持基本生活都有困難,根本達不到政府徵稅的起征門檻,實在對不起國家,有那麼多年輕人不用繳稅,政府還沾沾自喜,當成政績在宣傳,寧非咄咄怪事?
依今年的綜所稅申報新標準,每人的所得免稅額為92000元,單身者的標準扣除額為124000元,薪資扣除額為207000元;因此單身青只要年收未達423000元,就可以不用繳稅。如果有半數的年輕人都不用繳稅,就表示他们都是所謂的「窮忙一族」,照顧自己都成問題了,遑論回饋國家社會。
蔡政府另一個洋洋得意的德政,就是年年調高基本工資,但是根據2022年受僱員工薪資的調查結果,在扣除物價上漲的衝擊之後,每人每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平均僅為41357元,為近10年來的最大減幅。從這個角度看,即不難窺知,年輕族群低薪化是多麼的普遍,諷刺的是,政府竟拿他們「不必繳稅」來吹噓政績,這無疑是在他們的傷口上撒鹽。
現行的基本工資,自明年元旦開始將調至27470元,時薪則調為183元,即便如此,仍然距全國平均薪資41357元有一大段的距離,這表示基本薪資並沒有發揮平衡薪資落差的作用,即使是保障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也成效甚微,使得基本工資制度的受惠者,僅保障到外勞打工仔。
語云不患寡而患不均,對岸也在推動共同富裕理念,目的是透過租稅手段進行財富重分配,以落實公平合理且安全和諧的社會,但習近平虎頭蛇尾,如今已絕口不提。台灣要安居樂業,必須慎防貧富惡化,透過稅制改革徵收資本利得稅可以平均財富,即將上任的賴清德總統,敢不敢挑起這個歷史責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