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台銘拚選票 抬轎人拚鈔票
撰文/卓然
郭台銘向台灣人喊話:你給我四年,我給你黃金三十年!
意思是說,讓他當四年總統,他就可以再創經奇蹟,打造黄金三十年。這當然是一種生意人吹牛皮的習慣,但也不是信口開河不花錢的。
據行家估計,郭台銘為了這張入場黃牛票,不惜血本,可能要花掉20億元。一個千億身家年過七旬的豪野人,究竟為什麼如此痴迷於總統大位?他做生意賺錢的本事,真的可以複製為治國拼經濟的藍圖嗎?
政客談經濟喜歡拿GDP來說事,郭台銘是商人,沒GDP似乎更有說服力,但GDP與人民幸福可以完全掛鉤嗎?重溫一個笑話:兩個經清學博士生逛街遇見一坨狗屎,甲說你吃我輸五千萬,乙做了。不遠又遇一坨,乙說你敢吃我輸五千萬,結果兩人各吃了一坨,誰也沒贏。指導教授聞之大悅:恭喜兩位,你們剛才替國家創造了一億GDP!
這故事的啟示是:政客拼經濟,聽聽就好。商人轉行為政客,大概也高明不哪裡。
郭台銘兩度「試圖」參選總統,之所以說他試圖,因為第一次沒有成真,而這一次雖已展開連署,但在正式登記之前,仍然存在變數。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執念,我不這樣看。
有道是,有錢就是可以任性,而郭台銘有錢的程度,大概可以讓他天天都任性一次,一個年過七十的豪野人,就算每四年都任性一次,應該也不算過分。
從經濟運行的規律可以得知,當一個社會財富過度集中於少數人時,對經濟活動的健康發展不利。郭台銘無論是首富或排名第幾,差別並不大,他僅憑鴻海的持股,去年就有9 3億元入袋,即使每天花一千萬元,這筆錢也足足夠他花三年,花不完的這些錢如果存在銀行,每年大概也就是兩三億元利息,對他來說簡直是可有可無。而有錢人的財富如果不流動,社會就會陷於停滯,肯定對大家都沒有好處。
一個人再怎麼有錢,一天也就是三頓飯,即使都是山珍海味瓊漿玉液,也吃不了多少,錢一旦大量進了富豪荷包,能促使它流動的,大概只剩買古堡飛機炒豪宅一途,但這些大都與市井小民無關。為了能讓富人的財富取之於社會用於社會,課征富人稅是個好辦法,但政府通常不敢得罪他們,也因此,鼓勵富人選總統,不失為一個另類的好辦法。
根據有經驗的人士估計,製作一份連署書的直接成本,從設站租金、工作人員連工帶料,約需要兩百元,但考慮到組織動員,宣傳廣告及大型造勢等,行家估計每份的成本可能要拉高到兩千元新台幣,郭董的目標喊到一百萬份,僅這筆預算就高達二十億元,這張門票還真的不太親民,大概也只有如郭董這一級的少數人玩得起。
就筆者近月來的觀察,上述成本估計恐怕還是保守的,以雙北市而言,連署站通常都設在蛋黃區店面,月租十萬起跳是常態,而郭董砸在廣告宣傳上的手筆也令人咋舌,電視網路不說,公車廣告看板幾乎全面撒網,而穿流在各大街小巷的LED宣傳車,據筆者所知,小型車的日租行情是一萬,含司機則需外加三千,月租就逼近四十萬元,中型車價碼則不詳。郭董在全台出了幾部宣傳車無從得知,但這筆開銷,絕對會是令其它候選人知難而退的數字。
按照這個規格,郭董如果跑完整個選程,估計花個五十億元應該不算誇張,但對他而言,不過如九牛一毛罷了。這些錢和買古堡飛機美鑽很不一樣,它是貨真價實的㳘入民間生活,從茶水河姨到抬轎大咖都能享受到實惠。再從經濟學上的乘數效果來推算,這筆錢流動三手之後,就可以發揮帶動一百五十億元的GDP規模,誰敢說郭董參選只有他一個人在爽?
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,民主真是個好東西,不僅可以體現人生而平等,不但人手一票,票票等值,而且還可以貢獻GDP,活絡國民經濟。也因此,我們應該鼓勵所有富人都來獨立參選,林百里、曹興誠甚至張忠謀等,下回可以相約一起來,說不定可以發展出360行之外的一門「選舉產業」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