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決戰2024>系列報導7
策劃/梁牧養 執筆/陳萬源
高雄是觀察台灣民主發展的指標區域之一,關鍵性的影響因素有兩個,一是2008年起屆立法委員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;二是2010年的縣市合併。
縣市合併之後,應選區域立委九席,第十屆縮減一席為八席。2008年第七屆國民黨仍以6比3的優勢壓倒民進黨,但是到了2012年的第八屆,民進黨就以8比1完勝國民黨,林國正成為僅存的一席藍軍,到了2016年第九屆,8席全由民進黨所囊括,國民黨便全軍覆沒至今,王金平自第六屆起轉進不分區發展,林益世、鍾紹和、黃昭順、侯彩鳳、李復興、江玲君等都先後退出了政治舞台。
除了高雄舊市區為民進黨的發家地之外,舊縣區又以所謂三山~鳳山、岡山、旗山的爭奪戰最為激烈。本文擬從老縣治的鳳山開始探索。
鳳山市合併後改稱鳳山區,人口約35.6萬,民選市長時代,黃八野、林三郎分別當了八年市長,民進黨的許智傑也幹了近五年。區長官派之後,政治重心便轉進區域立委的爭奪戰。
鳳山原為舊縣治,高速公路開通後,就已是高雄都會區的衛星市,形成赤山、鳳山、五甲為中心的三個生活圈,由於境內有陸軍官校、中正預校及步兵下學校,眷村文化濃郁,是國民黨地方力量的重要支柱之一。
以鳳山為主體的第七選區,選區範圍繼承自第八選區,第七屆由國民黨的李復興守住,2012年起趙天麟拿下了兩屆,2018年的地方大選颳起一股韓流風潮,韓國瑜爆冷入主高雄市政府,兩年後的中央大選迅速冷卻,許智傑接棒這個新設的選區,當時的選舉人數為29萬人,投出22.5萬票,許智傑以114998票打敗國民黨李雅靜86127票,而時代量的陳惠敏則拿到了17466票,民進黨仍以過半勝出,挺過了韓流。
許智傑,1966年出生於嘉義,歷任市民代表、縣議員到當選市長,標準的基層出身,2012年在第八選區脱穎而出,2016更狂勝對手五萬餘票,2020年選區重劃改稱第七選區,完成了他個人區域立委的三連霸,今年也順理成章獲得民進黨提名。
鳳山的城市性格很特殊,它既有濃厚的眷村色彩,也有接納新移民的包容性。以近兩次的市長選舉為例,陳其邁VS.韓國瑜時是42.21%:56.54%;到了陳其邁VS.柯志恩時,恰好顛倒過來,變成56.1%:42.27%,這其中的16%選民是可以「翻臉像翻書」的,大概就是所謂的韓粉。
許智傑是嘉義人,可以在這裡站穩腳跟,韓國瑜、柯志恩都是外來客。國民黨這回推出新面孔鍾易仲,也不是在地人,這說明了鳳山人並不排外。
鍾易仲今年41歲,他是美濃客家子弟,有個知名的父親鍾紹和;2016年首次在家鄉選立委,以3萬敗票給邱議瑩,2018年轉戰鳳山選議員拿下了第一高票。這次提名之戰,他以民調些微領先李雅靜取得了門票。但他的危機也很明顯,兩屆議員得票,落差居然高達12000票,這說明他的基礎並不紮實。
如果是藍綠對決,民進黨大概可以輕騎過關,因為拿許智傑與鍾易仲來相比,無論是資歷、基層經營或知名度,雙方根本不在同一個量級上。但這一次很不一樣,總統大選三脚督已然成局,柯文哲至少保有20%支持度,民調甚至超車了侯友宜,民眾黨一定有他的角色,為了不分區席次最大化,聰明如柯文哲一定不會缺席的,假設立委也是三脚督,那麼許智傑應該可以選得更輕鬆一些,賴清德也因此可以把精力放在其它更艱困的選區。
對吃瓜群眾來說,第三選區的左楠無疑更有戲劇張力,由於劉世芳突然引退,民進黨一度有意徵召黨友黃捷,最終還是派系點名了自家人李柏毅,國民黨居然大膽推出假學歷風波的李眉蓁出戰,八卦性十足,這裡的收視率肯定更高,且看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