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述:梁牧養 攝影:南國工作室
第四章:馬術境界
第1節:以愛出發 征服馬心
一匹馬能完全服從你的指揮操控,為你鞠躬盡瘁,主要在於你平常溫柔體貼的對待,賞罰分明,以及純熟的駕馭技巧,才能深得「馬心」。要獲得「馬心」莫過於日常的餵食、洗刷與長期的相處,馬是一個活體的動物,每日也有牠不完全一樣的情緒及健康與體力。
有了相當的感情基礎,馬必定忠於主人。一旦征服了馬心,接下來就是你的駕馭技巧了,馬比其它任何寵物更會爭寵、求表現以獲取主人歡心,只要牠做得到,別說上山下海,障礙跳躍,即使日行千里,只要能獲得主人歡心,只要幾句溫柔鼓勵的話,只要得到主人拍拍脖子及愛的抱抱,牠就真的情願為你鞠躬盡瘁(不是形容詞,真的跑到死)。
有養狗經驗人都知道,德國狼犬會為陷於敵陣中的主人奮不顧身,馬也會為被敵人追殺的主人奔跑到倒地後斷氣死亡。英國人有句名言:「當你愛上了一匹馬,你會為牠傾家蕩產。」但前提條件是,你要懂得馬,要朝夕相處,才能真正了解到,一個人為什麼會為一匹馬傾家蕩產,而不是賣了牠來置產。
要建立這樣的信心,並非只靠勇氣和膽識,更不是徒具匹夫之勇,會騎馬的人,都能體會到一步一腳印,一磚一瓦成就羅馬的踏實道理。學習騎馬有一定程序及入門課程,初學者幾乎也一定會犯標準錯誤,如:手腳慌亂、全身僵硬、雙腿過度緊夾、雙腳踩蹬太用力等等,一個有經驗的好教練,不會讓學員受到驚嚇和摔馬,也不會在學習過程產生挫折感,入門之前,一定要找一個適合你的教練和馬匹,騎馬的自信心,是由每一次的學習過程建立起來的。
第2節:善騎者不會講大話
沒有人天生就是會騎馬的,我也沒有見過想學騎馬的人學不會的,香港馬界有句俗語:「騎馬的人是不講大話的。」
經驗,是馬術教練無法教你或取代你的,馬術教練和汽車駕訓教練一樣,只是啟蒙老師,只能教你駕馭技巧,實務經驗則完全要靠你自己,每一個人的天分確實有所差異,一個只開過一部新車,駕駛經歷只有兩、三萬公里的新手駕駛,是不可能比一個有幾十萬公里的老手技術更純熟的。
養成騎士沒有任何捷徑,只有一步一腳印,腳踏實地,按步就般,循序漸進;悠客馬場位在恆春半島墾丁的旅遊線上,蒞臨的客人半數以上是沒有騎馬經驗的,他們多數是抱著又愛又怕的心情,來體驗騎馬的樂趣,對於一些過度緊張的客人,我們的教練會告訴他們:「請別自己嚇自己,在我們這裡騎馬,比坐航空器更安全。」馬場所有的工作人員共同的信念就是:客人摔馬,就好比在餐廳用餐食物中毒,是一件非常嚴的重大事,不容有任何閃失。
第3節:好騎士必備的品格
愛馬、懂馬,與馬有了彼此的信任,就是好騎士的專業素養。只會飆馬、鞭打馬匹的騎士,即使有再好的操控技術,永遠不會是好騎士,而且永遠無法體會到真正騎馬的真諦。
很多自認技術超強的人,在意外摔馬時,馬匹的反應常是狂奔如飛驚恐而逃。有素養的騎士偶而摔馬,幾乎都是出於疏忽,馬遇突發狀況驚嚇閃躲而意外摔馬,但馬的反應是原地不動,眼神中充滿歉意。人與馬的感情和互信,是長期培養建立起來的。
所有的寵物中,馬算是最好應付的,因為馬沒有手可以自己刷洗,只能在泥沙中打滾或磨擦樹枝搔癢,如果你常常陪伴牠,偶爾幫牠刷洗,你就可以由馬的眼神看出,牠對你有多麼的信任和親密,如果此時你能夠給牠幾顆方糖、幾片甜餅或幾塊紅蘿蔔,牠就已經被感動得想撲上來讓你抱抱了,有了這種互信,配上你熟練的駕馭技巧,才稱的上是人馬合一的好騎士。
學習騎馬的過程中,我們常常聽到教練對著學員說「人馬合一」。這意思就是,人和馬的動作要一致,不可以抓不到馬的律動,所以教練在教學員時,會要求配合馬的律動,不能老是臀部和馬背對立。人配合馬,人和馬的動作一致,這就是人馬合拍的開始,是初級班必學的課程。
第4節:人馬互信 相濡以沫
人馬合一與人馬互信,是騎士夢寐以求的境界,落差之大,可真是天差地別了,我常說的口頭禪:「沒有人天生會騎馬的,也沒有人學不會騎馬。」只要人人都說你會騎馬,而你也自認為騎得不錯,這就表示你已踏出了第一步,剩下的就是多學習,常常騎,自然而然就能達到人馬合一的境界,時間足經驗夠,每一個人都能夠達到人馬合一,相濡以沬。
信任一匹馬,或一匹馬要完全信任一個人,不是人人都能體會得到的,大部分的人,即使一輩子天天與馬為伍,也可能沒有機會碰到一匹他能完全信任的馬。一匹能讓人完全信任的馬,也可能永遠碰不到值得牠信任的人。打個比方,你騎馬下山,碰到傾盆大雨,天雨路滑,山路崩塌,前路一邊是高聳入雲的山壁,一邊是萬丈深崖,僅剩下一線單人或單馬可以通過的小徑。
遇到這個情況,馬不走了,你催牠打牠都沒有用,越打越逼,馬愈是往後退,馬對這個鬼門關抵死不從。人要信任馬較簡單,因為人有智慧和判斷力,有操控權,也能判斷這匹馬是否值得信任,是否會小心翼翼的走過去,知道這匹馬會不會突然的衝跳過去。但要馬相信一個人很難;要讓馬相信你能安全的帶著牠走過最懼怕的難關,這種信任感,可是要經過長期培養的。
第5節:人若有情 馬必有義
面對具有高度危險的難關,人與馬都看在眼裡,怕在心裡,人的自然反應是拉縮韁繩、四肢使勁、雙腳緊貼馬身,馬當然能體會出人的謹慎與緊張。馬本來已經夠害怕了,再加上人的緊張所帶給馬的壓力,當然是抵死不從了,越逼越退,在這種僵局之下,馬不信任人,是完全無解的。
如果你是這匹馬所信任的人,在一開始僵持不走時,要先停下來,完全放鬆韁繩,也放鬆自己,然後拍拍馬的脖子,對馬說:「別怕,放心,我們一定能回去。」然後再啟動出發,馬可能依然害怕不動,此時就要表達堅定,大聲的喊「走」!腳後跟用全力的向馬施加壓力,要強烈的表示堅持,只要馬對你夠信任,牠就會往前走(人和馬若沒有信任和感情基礎是做不到的),在行進的過程中,速度要慢要快,是由騎馬的人用肢體動作和韁繩指令來控制牠。
只要馬信任你,即使在牠最害怕的時刻,面對萬丈深崖,嚇得四腳發抖,牠還是會服從命令。這個時候,你就能體會到,馬為主人鞠躬盡瘁的義氣(因為馬的天性,不是一躍而過,就是本能的快跑逃離危險),當你發覺馬就是這麼忠誠可愛時,就能體會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,願意為牠傾家蕩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