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述:梁牧養 攝影:南國工作室
第三章:馴馬記
第5節:馬是天生的急性子
一匹剛開始訓練的馬,牠不會、也不習慣馬背上載著人上下坡,因此騎士在馬背上要協助馬的穩定,要拉正馬頭面向下坡道正前方,雙腳踩住腳蹬向前伸,上半身往後仰,馬在下坡小步往下走時,牠的前腳像似在剎車,後腳的第一關節則一步步的在做很大幅度的彎曲。
上下坡訓練對馬是一種非常好的鍛鍊,也是受傷的腰椎及四肢非常好的復健。馬在一步步的往下坡走時,因為牠的後雙腳第一關節在做大幅度的扭曲,馬的感覺就像是在拉筋,對剛開始訓練的馬是一種挑戰。當接近平坦道路的前一小段時,沒有受過訓練的馬,會想快速衝到平地,此時騎士要拉緊韁繩,強迫馬習慣很穩定的一步步走完下坡段,久而久之便習慣成自然了,不可以養成馬在接近走完下坡前三、五步快跑的習慣,以免騎士姿勢變換不及、乘坐不穩而摔馬。

馬的天性屬於急性子,看到上坡路段又陡又長,自然的反應有二,一為快跑衝到山頂,二為掉頭快閃,快步的往回跑。騎馬上坡有上坡的步調、節奏,下坡依然,騎士在學習騎馬上下山時,要先由訓練成熟的馬開始學習,上坡中的馬,必須輕快步,就像我們開車上山,不能不踩油門,也不能亂踩油門令其暴衝。
一般正常體力的馬,任由馬匹全力快跑往山上衝,絕對爬不了一百公尺的高度,一口氣跑不了三百公尺陡坡,也極容易造成騎士坐乘不穩而摔馬,受過訓練的馬,以輕快步承載一百公斤的騎士,在炎熱高溫的夏天,要上一千公尺的高山,不是問題。
體育競技難免有安全上的問題,休閒活動則必須以安全為首要考量,上坡奔跑,有摔落山谷的危險,下坡馬失前蹄,則有被馬壓傷的可能,居於安全考量,我反對上下坡飆馬。而且馬是可以很穩定成熟的訓練,上坡輕快步、下坡一步步,對馬四肢的鍛鍊,比下水游泳或仕何舒展筋骨的活動好太多了。
第6節:玩馬的最高境界

馬在三歲前的童年成長過程中,學會了衝、跑、跳、咬、踢等等動作,但第一次載上人之後,卻是立正站立連動都不敢動,更別說甩頭、抗拒、起揚或什麼可能嚇到人的動作。馬之所以會有一些抗拒的動作,通常發生在騎乘使用很久很久以後,因這匹馬已完全適應了馴馬師的所有操作口令,突然換上一個非常緊張又害怕、全身僵硬、指令完全不正確的騎士,搞得馬也緊張兮兮的,馬想脫身了,才會開始抗拒。
烈性的馬會抗拒起揚,溫和的馬則以甩頭表達,溫馴的馬會發出求救的眼神,默默的承受,聰明的馬可能被整到得了憂鬱症。(這不是笑話,經過獸醫的診斷後,我總算見識到了,後來是配合醫師療程和針劑,果然好了,令人不得不相信。)
以我馴馬的要求,絕對不能讓馬養成抗拒的習慣和動作,因為養成惡習的馬,只要一碰到不會騎,或操控力度與馴馬師不同的陌生人,牠就會有抗拒的反應,久而久之,好馬也會變成劣馬。一匹從小就養成馴服習慣,逆來順受的馬,因為從來沒有過抗拒的動作,自然而然在這匹馬的一生中,就絕對不會有任何的抗拒。

一匹新馬的訓練,是由載人走出第一步開始教的。在悠客馬場的迷你馬,我們從來不教牠跑步,也嚴禁載人跑步,因此牠也從來沒有載著人跑步過,所以三、五歲的小孩子,就能騎上悠客的迷你馬,走在爸媽的前面涉溪、爬山走野外。
悠客的迷你馬從小訓練,就必須在營業外出時,排隊跟著教練的大馬走,絕對不能超車(超越其牠的馬),而且要訓練馬適應小孩子韁繩亂拉、亂抖,左右亂扯,迷你馬一定要訓練到只跟著前面的馬走,只聽教練的指令,別理小孩子。
我們常常看到六、七歲的迷你馬母馬(年紀比小朋友還要大),載著小朋友,母馬旁邊跟著小小迷你馬,小小迷你馬看不慣小朋友欺負馬媽媽,有時候會靠過去要咬小朋友,嚇得小朋友哇哇叫,我們還要教懂迷你馬,這種哇哇叫的聲音,不是指令,沒有意義,別理他,你走你的。

在我們的涉水野外行程中,常常可以見到三、五歲的小朋友第一次騎馬,手拉著韁繩,還可以轉過頭來,向後面的媽媽喊:「媽媽!不要怕!」所謂初生之犢不畏虎,在悠客馬場已是司空見慣。
一生騎馬、玩馬,玩馬的最高境界,就是訓練新馬,馴馬的樂趣和成就,無法以筆墨形容,很多人會以電影上看到的牛仔馴野馬的鏡頭,來想像馴馬是不是必須和馬拼個高下?這可真是天大的誤會,剛開始受訓練的馬,連走路、載個人上下坡都不會,怎麼可能會反抗,以我的經驗,我相信到我拿拐杖坐輪椅了,一樣可以訓練新馬。
馬的一歲至三歲是牠一生中最快樂的童年,三歲至五歲是馬一生中最馴服的年代,所以我勸所有的馬友,要認真融會貫通的學騎馬,才能真真正正的體會玩馬的真諦。一匹新馬,只要有好的教養,牠永遠不會有壞習慣,這就是我常說的──有家教、有涵養、有氣質又系出名門的馬子。

第7節:基因篩選汰弱留強
悠客馬場以野外騎乘為主要營業項目,在半數以上的客人都是第一次騎馬的特殊情況之下,我們馴馬的目的,就是以滿足每一個不同要求的客人,能夠達到騎馬的目的:駕馭、好奇、興奮、成就、運動、安全為馴馬的目標。
悠客馬場也因為環境特殊,必須上山、下海,馬隊必須十匹、八匹的列隊進出,所以馬匹必須年輕、平均、體力要充沛又穩定,如果馬隊中有病號,或年老體衰的老馬,跟不上馬隊就影響團進團出。
來賓中的常客,有固定每年來三、五次,每次連續騎三、五天,或每星期固定來騎兩小時以上的飆客(一年平均光顧四十次以上),為了服務好這些貴賓,悠客的馬必須要年輕,一匹馬的一生在悠客馬場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,平均使用年限在十年左右,十三、四歲以上的馬,在悠客已被稱為老馬,必須屆齡退休,賣給馬販更換工作環境,八年來悠客馬場屆齡退休出售的馬匹,在馬販界已形成口碑──穩定、耐操、又好用,未來三年之內屆齡要退休的馬,早已預售一空。

未來三年要更替的馬,大約要十匹左右,換句話說,就是在三年之內,必須要訓練好接班的新馬,也因為馬隊的馬必須屬性年輕,少部分年輕的馬,步伐、韻律、節奏尚未完全定型,又天天必須面對新手騎乘,及每週都必須承載駕馭技巧並不成熟的飆客,馬的韻律節奏,必定會被搞雜亂無章,所以每天的工作除了必須訓練穩定新馬之外,還必須再複習、調整步伐雜亂的中古馬。
馬需要調教時間的長短,因馬而異,越年輕的馬,接受調教的時間越多,智商越低的馬,調教時間越長;聰明的馬一天就會,笨的馬則需要一年,有些馬則必須要等牠自己突然開竅,自己融會貫通了,才可能停止訓練。
在繁殖方面,母馬的遺傳性比公馬高,同一匹母馬,如果連續生出兩匹笨馬,就會加以淘汰,母子必須一起出售。十年來,悠客馬場自美國進口的三十匹母馬,至少半數以上,是因為遺傳了笨笨的基因,而遭逐出家門的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