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時中入主北市府的三座大山

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陳時中入主北市府的三座大山
陳時中挑戰首都市長,需要攻克三座大山。
分享出去

撰文/岑安

蔡英文主席終究貫徹了她的意志,民進黨地方首長提名全員就位,陳時中一如預料出戰首都市長,林佳龍則半推半就挑戰侯友宜,蔡英文形容這是雙箭頭,這是她為後蔡英文時代布局所下的一盤棋,證明她的權力基礎依然穩固,但無疑也是一場豪賭,必然牽動未來十年政治格局。

從現狀來看,柯文哲篤定不會缺席2024,侯友宜被綁在新北也無懸念,朱立倫放下心中一顆石頭,而賴清德閃電悼唁安倍晉三,政治野望更上層樓,鄭文燦若輔選林智堅成功,則接下末棒閣揆仍然有望,至於林佳龍呢,即使蘇貞昌真心助攻,勝算也不大,有可能再磨劍十年。

現在已經證明,陳時中自始就是蔡英文的唯一,也是最突兀的一步棋,歷來首都市長都是仰攻大位的墊腳石,起碼會規劃八年,陳時中已經69歲,怎麼看都像過渡性安排。

選舉素人,防止犯錯是頭等要務。

陳水扁連任失敗迄今已過了二十四個年頭,民進黨始終無緣再度入主,一般都會歸咎於選民結構,說台北是個天龍國,打死不肯接納民進黨,都是因為親中勢力太頑固,民進黨是背負了大中國情結的原罪,事情真的是這樣嗎?

馬英九和郝龍斌都兩度擊敗民進黨,在首都執政長達16年,除了首勝陳水扁以5個百分點小贏之外,後來的挑戰者李應元、謝長廷、蘇貞昌都輸得很難看,2014年民進黨力拱柯文哲大勝,但只贏了面子,後來還鬧到水火不容當冤家,2018年姚文智孤軍作戰,大概只能用慘遭屠殺來形容。有過這麼慘痛的教訓,民進黨有學乖了嗎?

從柯文哲驚險連任那一天起,就注定了今年又是三腳督的格局,對民進黨而言,情勢遠比1994年更有利,因為黃珊珊不是趙少康,蔣萬安更不是當年的黃大洲,難怪林佳龍一眼看中了這個機會,但蔡英文偏偏相中了陳時中。

世代差異必然會成為重要議題。

這並不是說陳時中不適格,但他必然面對三座大山,而且難度都不小。第一座大山就是年齡,這不是歧視,而是一種現實,陳水扁、馬英九、郝龍斌首次當選台北市長時分別為44歲、48歲及54歲,柯文哲首次當選為55歲,除郝龍斌外,其它三位後來都繼續在政壇發光。陳時中「人生七十才開始」,怎麼看都不像有更長遠規劃,與對手蔣萬安及黃珊珊對照,分屬於不同世代,能否為年輕選民接受不無疑問,是台北市的特殊屬性,對首長的曝光度要求很高,市民、媒體都希望隨時看到市長今天在做什麼,對精神與體力將是一大考驗,陳時中必須展露老當益壯企圖,證明年齡不是問題。

阿中還是選舉素人,團隊組成是戰略成敗要素。

第二座大山是疫情,筆者曾在另文戲稱他在「聽三萬」,7月10日確診數掉到兩萬七,民進黨隨即釋出徵召訊息,並在13日的中常會正式通過,完全應驗。接下來的問題就是,病毒肯聽話嗎?從目前徘徊三萬來看,並不樂觀,何況新型變種又來勢洶洶,陳時中與疫情已經深度綁定,投票前若有大反撲,不僅陳時中面對考驗,甚至可能拖垮全國選情,蔡英文這一把真的睹很大。

第三座大山就是所謂「仇恨值」,過去習慣用3/7、4/6、5/5或××波來評估藍綠鐵票,隨著世代更替,這一套還適用於台北市嗎?我看大有問題,民進黨始終相信藍大於綠,三腳督才有機會突圍。28年前阿扁那一役,經過柯文哲八年的改造,藍綠都萎縮了,中間選民才是最終的裁判者。但從民進黨提名過程來看,決策者顯然還死抱舊思維,林佳龍陣營有看到這個危機,可惜沒有引起應有的警惕,陳時中鞏固綠色基本盤沒有問題,但如何吸引年輕中性選民才是勝出關鍵,因此政治幕僚的判斷很重要,陳時中看清這個盲點了嗎?

陳時中能否入主北市府,就看他能否翻過這三座大山。

雙北雙箭頭,是蔡英文的一場政治豪賭。

分享出去